近日,深圳市社科院與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深圳藍皮書:深圳社會治理與發展報告(2021)》,並指出,深圳市委市政府堅持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政府、社會、群眾全員參與,不斷健全工作體係,匯聚各方資源和力量,久久為功、一張藍圖繪到底,確保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行穩致遠。
藍皮書認為,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深圳市的社會治理取得了長足進步,全市九大類民生支出2838.5億元,占財政支出的近七成。其中,教育、衛生健康、住房保障、交通運輸支出分別增長18.8%、31.3%、36.1%和37.9%。
其中,教育事業超常規發展,2020年新增基礎教育學位11.1萬個,創曆史新高,全市公辦園在園兒童數占比達50.85%,公辦園、普惠園在園幼兒占比達86.41%。
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全市床位數、執業醫師數分別比“十二五”期末增長了50%和47%,整合型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係進一步鞏固完善。
“軌道交通為骨架、常規公交為網絡、出租汽車為補充、慢行交通為延伸”的一體化公共交通體係進一步發展完善。
“1336”高水平養老服務體係加速形成,特別是在推動街道和社區養老、養老服務供給多元化、智慧智能養老等方麵取得新進展。“4+2+2+2”住房供應與保障體係建設穩步推進,“9+3”民政設施建設全麵推進,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藍皮書指出,深圳五方麵工作,確保打贏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攻堅戰:
一是堅持黨委領導。
把試點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市委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平安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試點工作專項協調組,明確全市11個區均落實一把手責任,78個街道(鎮)全部配備政法委員,707個社區(村)黨委書記主抓社會治理工作,形成市委統籌協調、區委組織實施、街道黨工委強基固本、社區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的四級黨委領導社會治理體製機製。
同時,注重黨委領導政策製度集成建設。市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製定印發《深圳市關於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將工作細化為3年49項具體任務,形成時間表、路線圖。市委製定出台30多項製度文件,搭建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製度體係的“四梁八柱”。推出《關於推進城市基層黨建“標準+”模式的意見》《街道黨工委工作規則》等文件,實現條塊結合、相融共生;推出《關於推進社區黨建標準化建設的意見》,築牢基層治理領導核心;推出《社區黨委書記管理製度》《關於加強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的指導意見》等,鍛造過硬社區幹部隊伍。目前,權責明晰、上下貫通、運轉靈活的四級縱向治理架構基本形成。
二是強化政府負責。
將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工作納入深圳市“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69家市直部門、企事業單位和駐深機構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製定落實方案,開展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履行社會矛盾風險源頭預防責任。2020年20家景區達到“平安景區”創建標準,達標率100%;檢查醫療機構32009間次,立案查處759宗,關停整頓215家;對7.2萬餘輛重點營運車輛進行24小時監控,車輛違章情況逐步減少,“平安景區”“平安醫院”“平安交通”等平安細胞創建取得實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突出政府服務功能。取消依申請類權責清單101項,承接廣東省下放、委托實施和重心下移行政職權1100項;上線“秒報秒批一體化”事項117個、政務服務“免證辦”393項,推出“一件事一次辦”服務1889個,實現秒批服務306項、“無感申辦”274項,1041個政務服務事項支持容缺收件、479個支持容缺受理,切實解決群眾辦事來回跑、環節多、材料多等問題。對市場主體實施審慎包容監管,動態發布不予處罰清單,對新興產業企業商標維權、消費維權、廣告監管、直銷監管、網絡監管等實行“容錯”管理,推動新型經濟健康發展。
三是促進社會協同。
廣泛開展社會治理協商。市政協機關聚焦基層治理、垃圾分類等議題,舉辦委員議事廳活動9場、委員講堂10場,累計在線觀看1500萬人。市人大常委會加強人大代表履職陣地建設,社區層麵人大代表聯係點增至605個,比2019年增加289個,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更加豐富。
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治理。大力推進“誌願者之城”建設,推進全市208萬名誌願者(占常住人口的15.5%)深度參與公共安全、矛盾化解、平安互助等誌願服務活動,組織港澳和外籍誌願者開展外語誌願服務活動。開展“互聯網+群防群治”,90萬餘名平安誌願者采集人、車、物等治安要素信息1245萬餘條,提供治安隱患及違法犯罪線索1396條。
社會組織更加積極作為。編製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社會組織推薦目錄,指導全市10906家社會組織、399支社區誌願服務隊、5.5萬名社區誌願者廣泛參與心理健康指導、矯治安幫、法律援助、糾紛調處等,提升社會治理專業化水平。龍崗搭建兩級社會創新平台,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相關做法多次被中央電視台報道。
發揮群團組織助推作用。團組織廣泛聯係廣大青少年,引導全市團員、青年、青少年事務社工和誌願者參與社會治理。組織全市11000多名婦聯幹部、6000多名巾幗誌願者參與疫情聯防聯控。企業工會、社區工聯會、樓宇工聯會等,接待法律谘詢10651次,參與調解案件8525宗,調解成功案件596件。
四是實施項目推進。
建立市域社會治理實踐創新項目庫,按照起點高、靶向準、方法新、帶動強的要求,對各區各部門創新經驗進行提煉升華,成熟一批推出一批。2020年,總結了光明區解決群眾訴求、羅湖區物業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龍華區出租屋分級分類管理等六個創新項目經驗,在全市統一部署推廣,著力解決城市治理中的頑瘴痼疾、難點痛點,推動“盆景”變“風景”。
引入第三方機構對創新項目推廣情況跟蹤問效、評估評分,按季度生成報告,並將其作為各區年度平安建設(綜治工作)考核的依據。2021年,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育一批共建共治共享、自治法治德治、基礎數據共享、多元主體參與等方麵的創新項目,目前已經推出第二批十個創新項目。
五是強化保障措施。
樹立實幹導向,把試點工作實績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與業績評定、職務晉升、獎勵懲處等掛鉤。一批社會治理工作成績突出的領導幹部得到提拔重用。加強財政保障,將社會治理重點項目納入公共財政,對“雪亮工程”投入財政資金4.21億元;每年按照平均每個社區200萬元安排“民生微實事”資金,三年來投入“民生微實事”資金38億元,實施項目4.4萬個。開展掛點幫扶,深圳市78家市直單位“一對一”直插78個鎮街,每家市直單位認領1件民生實事、化解1個難題積案、推進1項社區工作、為社區出1個點子、形成1份專題調研報告,強化條塊融合、上下聯動、資源共享。推動重點治理。對羅湖區非法經營旅行社業務、不合理低價遊和無證辦學等兩類涉黑涉惡涉亂突出問題實施掛牌整治;對羅湖區南湖街道、寶安區福海街道進行重點整治,對龍華區民治街道等9個街道(含辦事處、鎮)突出問題進行掛牌整治。經過驗收,目前已解除重點治理和掛牌整治。
(原標題《深圳藍皮書:深圳打贏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攻堅戰 ⠣)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顶: 91踩: 57Copyright © 2019 Powered by 確保打贏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攻堅戰 深圳從這五方麵入手!,空前未有網
评论专区